华大生科讯 文/王珏 图/龙婷妮 编辑/毕海兵 校对/生科记者团
1995年 7 月,南非开普敦一家报纸上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ON TOP:Henry Zongchi Li,80,admires the view from the Lion’s Head, which he climbed get a better view of the city. 而新闻中的主人公,便是当时已经 87 岁的华中师范大学生物系教授李琮池老先生。
能刊登上报纸,足以证明一位耄耋老人登顶许多年轻人都无法征服的高峰是一件多么令人骄傲的事情,虽然世人或震惊、或钦佩,家人或担心、或后怕,但李琮池老先生本人却不以为意,因为对他来说,这位一生与生物结缘的老人本就在攀登一座科学的高峰。而这座峰,他一攀就是一生。
攀登:从生物学生到生物教授
1908年3月16日,李琮池老先生出生在湖南省隆回县的书香世家。他的父亲李剑农是著名的教育家和历史学家,一生关心祖国命运,推崇教育,创校立馆,毕生刻苦学习,精心研究,成果卓著;终生追求真理,救亡图存,为人正直,是中国近当代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李琮池老先生从小受到父亲的熏陶,也成长成了一位爱国、上进的青年。
因为父亲推崇教育,受其影响,李琮池老先生的受教之路也顺风顺水。自幼他的学业便很好,但和从“文”的父亲不同,对生物尤为感兴趣,也尤为擅长的李琮池老先生选择了治“理”的道路。
1929年,李琮池老先生只身离开家乡隆回,去往江苏苏州,就读于东吴大学生物系(现苏州大学前身)。期间,他居住在校外一位老妪家中,却没想成就一桩姻缘。
平日里的他喜好读书、听音乐,再加上年轻时容止俱佳,便和屋主老妪的外孙女相熟起来,彼此间相差四岁的两人互相吸引结合,变成了日后令人艳羡的一对夫妇。而这样一段美好的爱情,也是李琮池老先生求学路上最美好的额外收获。
但花前月下的日子总没有打乱李琮池老先生为学的步伐。1933年,25岁的李琮池老先生从东吴大学生物系毕业,成了当时已经少有的大学生,享受着国家安排工作的待遇。但治学专注的他并不满足,他选择了一边留校,任生物系助教、讲师,一边在本校攻读硕士学位。
图1 李琮池工作旧照
三年后,李琮池老先生研究生毕业,国内形势紧张,小规模战争此起彼伏,全面战争也是一触即发,国内局势已然不适宜投入研究、发展学术。也许在旁人看来是出国避灾,但对李琮池老先生来说,出国只是继续钻研所必须的。1936年,李琮池老先生奔赴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院学习,那里和国内全然不是同一番景象。
在相对安稳的美国,李琮池老先生花了三年的时间,终于在1938年拿到了生物学博士学位,学术水平达到第一梯队水平。原本这样优秀的他可以继续在美国生活下去,取得一份不错的工作,拿着现在的人挤破脑袋争抢的“绿卡”,安稳的度过一生。但对祖国的挂念,和对亲人的思念使得他选择了排除万难也要回到风雨飘摇的祖国。
不过选择回国就等于选择了“不确定”。
一回国,李琮池老先生就报着极大的热情投身到祖国的教育事业中。他首先进入位于广东福建的协和大学教授生物学,随后进入厦门大学。但很快沿海局势紧张,他也只能带着家人内迁到江苏,就职于他的母校东吴大学,反哺故园。
不过好景不长,很快迫于局势,战火波及到江苏,学生们纷纷搞起运动,校园内人心惶惶,东吴大学的正常运营和教学也难以为继。李琮池老先生只好继续带着家人,随着内迁的大部队,回到他的家乡湖南,并在湖南师范学院就职,任生物系教授,用他在美国学到的世界先进知识反哺祖国教育事业。
图2 李琮池参加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旧照
1938年到1946年八年间,李琮池老先生所经历的多是奔波、少是安稳,但他始终不曾易志,一直在讲台上耕耘。直到1946年他到达父亲曾奋斗多年的武汉,进入了华中大学(现华中师范大学前身)生物系任教授兼系主任。在武昌一隅的昙华林中,李琮池老先生和昙华林老建筑共同见证了华中师范大学生物系的建立。到了1956年,李琮池老先生随华中师范大学迁校桂子山,开始了他在桂子山长达47年的研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