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张洪茂研究团队,在Biological Conservation在线发表了关于城市化对种间互作关系研究方向的新进展,论文题目为“Urbanization altered the functional traits of acorns, weevil larva and their interactions: Implications for urban forest conservation”( https://doi.org/10.1016/j.biocon.2025.111518).
城市化过程中,环境发生快速变化,如热岛效应加剧、空气污染增加,生物需要调整表型或者快速进化才能适应城市特有环境。本研究聚焦武汉城郊梯度上优势树种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的果实(橡实)性状和其昆虫蛀食者的体型特征,研究城市化下捕食者和被捕食者性状变化,以及相关变化对种间捕食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化同时改变了橡实和昆虫的表型性状,进而导致城市区域昆虫捕食率降低。具体表现为:随城市化程度增加,橡实适口性下降(体积和C含量减少、果皮增厚、缩合单宁含量增加),而昆虫蛀食者体型减小(体重和头囊宽均减小),以适应城市的高温环境。研究还进一步评估了橡实命运和影响因素,发现昆虫捕食降低了橡实的扩散和萌发率,但是由于高度城市化程度区域缺乏有效扩散者,橡实的扩散率极低,加剧了城市森林的功能退化。该研究从捕食者和被捕食者表型适应的角度,探究了城市化对种间关系的影响,揭示城市环境快速变迁背景下,城市森林保护需要考虑植物与昆虫的表型可塑性。
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陈璐为论文的第一作者,牛红玉副教授、张洪茂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硕士研究生史梦瑶和连琬秋参与了野外调查,湖北省林业科学院王晓荣参与了野外调查和论文修改。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2470510; 32170508)和湖北省生态环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GH202506)的支持。

种子扩散前阶段城市化对昆虫蛀食者体重、橡实单宁含量和昆虫捕食率的影响路径以及昆虫捕食在种子扩散后阶段对种子命运的影响。
图文来源:张洪茂课题组
初审初校:李韧
复审复校:万翠红
终审终校:邱保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