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
基因组学结合基因编辑研究昆虫抗逆机制
9月13号下午3点30分,研究员萧玉涛应邀于生命科学学院5301报告厅作了题为“基因组学结合基因编辑研究昆虫抗逆机制”的讲座。
人物简介
萧玉涛,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获得者,英国皇家学会牛顿学者。任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农业昆虫基因组学”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重大农业害虫环境适应性机制,例如害虫抗药性机制、Bt抗性演化机制、抗寒和滞育的进化机制等。以基因组学和基因编辑两大技术为主要抓手,通过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挖掘重要的农业害虫致害基因,并深入解析其复杂作用机制,指导农业害虫的绿色防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近期以通讯作者在The Innovation(2023)、PNAS(2023)、PloS Biology(2024)、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2023)、Advanced Science(2024)、NSR(2024)等期刊发表30多篇研究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子课题等项目10余项。
现场直击
学术报告中,萧玉涛研究员首先从人的肤色问题入手通过比较不同地区人的肤色与维生素D合成之间的关系,提出环境因素对基因的影响的概念。
随后,萧玉涛研究员介绍了组学的发展和适应性进化研究,表明了农业害虫环境适应性进化方面研究的重要性。实验通过比较不同地区的重要害虫的基因组如棉铃虫,草地贪夜蛾等,发掘这些农业害虫;低温适应性,滞育机制,以及抗药性方面的关键基因。如草地贪夜蛾bt抗性,课题组定位了首个bt-vip3A抗性的基因,对我国重要农作物玉米,转基因品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萧玉涛研究员还讲解了全球主要农业害虫的群体结构,并对其适应性进行了深入分析。
萧玉涛研究员的独到见解和丰富经验不仅拓宽了我院学子对相关主题的认识,也激励着各位学子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感谢所有参与者的热情讨论与分享,共同期待未来更多这样具有启发性与互动性的学术活动!让我院师生一起携手,探索生命科学的奥秘!
文字来源:李韧、刘安玲 、李迁喜
图片来源:李迁喜
初审初校:李韧
复审复校:万翠红
终审终校:邱保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