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研生科讯(通讯员 李瑶)11月8日下午3:00,生命科学学院学术论坛系列讲座活动在生科院5301报告厅顺利开展。张罗平教授为大家做了题为“Using New Approaches to Toxic Chemicals”的学术报告,我院研究生和老师积极参与本次讲座。
张罗平教授,女,美籍华裔科学家,自1992年起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健康专业工作,现任职科研教授。张教授先后获得武汉大学物理化学专业学士学位,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化学硕士学位和加拿大温哥华Simon Fraser University生物化学及毒理学博士学位。过去20年间,张教授一直致力于苯、甲醛及其他有毒化学物质致骨髓毒性的分子机制研究工作,率领其科研团队分别从分子流行病学、动物模型实验和体外细胞实验等多层次研究上述化学物诱导的毒性效应及其潜在机理。迄今为止,已在Science, Leukemia, Cancer Research, Environmental HealthPerspectives, Critical Reviews in Toxicology, Carcinogenesis等国际知名SCI期刊上发表论文153篇,并参与9部相关专著的章节编写。由于其研究成果斐然,张教授多年来连续获得美国卫生部(NIH)资助,经费总额达到6千万美元以上。
张教授自2012年起被加州州长布朗(Brown)任命为致癌物鉴定委员会(Carcinogen Identification Committee)委员,并长期服务于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at the National Academies)和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中的多个委员会。身在美国,张教授一直心系祖国,积极参与我国环境污染及其负面健康效应的调查研究,与包括我院杨旭教授研究组在内的多个国内研究团队建立了长期而卓有成效的合作关系。
张教授首先介绍了之前的研究采用的建立在假说基础上的生物标记法,此方法经常应用于传统流行病的研究,可以检测出毒物暴露与健康影响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了自己在采用生物标记法所进行的研究内容。然后张教授向大家讲解最近研究采用的系统生物学方法,此方法不基于任何假说,可研究生物系统网络中的所有成分与相互作用,包含毒理基因组学、表观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和表型组学。张教授分别对每一部分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以及如何将其应用在自己的各项研究中。通过苯暴露所影响生化途径的分析可以看出,系统生物学法有利于发现更多毒物与流行病之间的关系。最后张教授介绍了目前研究所应用到的暴露组学,可用来综合评估全部环境因素与疾病风险之间的关系。
之后老师同学纷纷积极向张教授提问,张教授也热情地给出了回答,探讨了关于毒物暴露的单独作用与多重作用、苯暴露是否影响内分泌系统从而影响糖代谢、国外目前的应用方法等问题。
报告结束后张教授参加了我院学术沙龙,与老师同学共同探讨毒理学最新进展以及伯克利大学科研教学等问题。此次活动效果良好,反响强烈,老师和研究生都从中获得了新的思路,对今后的科学研究将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