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正在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这个春天,一张新征程的蓝图正在徐徐展开,一个事关更加美好生活的约定正渐行渐近。
纲要草案突出了要做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有机衔接,设置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安全保障5大类20个主要指标。
“森林覆盖率达到24.1%”“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绿色发展指标备受关注。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代表认为,“在‘十三五’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基础上,‘十四五’继续将这些指标作为约束性指标,显示出我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决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本次讨论围绕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对绿色生态重要性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并分享了作为生物专业的我们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方式方法。
本期讨论共有147位新青年参与,接下来,一起来看看有哪些精彩的发言吧!
牢筑绿色生态屏障
段颖(18级 入党积极分子)
我的家乡大理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地区,是全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这里有着灿烂的南诏大理文化、鲜明的白族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璀璨的人文景观。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我们感恩大自然的赐予,珍惜这片世代生存的土地。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不仅期待安居、乐业、增收,更期待天蓝、地绿、水净;不仅期待殷实富庶的幸福生活,更期待山清水秀的美好家园。绿色生态,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文明发展模式,注重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同时建设生态文明也是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迫切需要。
周金磊(18级 入党积极分子)
要论绿色生态,我们生活的地球,就是一整颗生态地球,是一个巨大完整的生态系统。但是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中总是与保护生态相背而行,第一次第二次的工业革命均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生态系统固有稳定性可以自我调节,但也抵不过高速的污染和破坏。在人类发展至今,追求绿色生态刻不容缓。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生态环境地位更加凸显,要抬头就见蓝天。作为生科学子,我们更应该认识到绿色生态的重要意义,提倡绿色发展,不仅是为了环境,更是为了人类自身,要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坚持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个人的微薄之力协助创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社会。
李瑞雯(19级 共青团员)
我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首先必须确立大自然观。现代意义上的自然观,真正视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从整体上把握住规律,并以此作为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基础。其次,必须走出“人类中心”的误区,建立人与自然全面和谐共处和协调发展的关系。科学证明人类不过是众多生物种类中的一种,人类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不是万物的尺度,同时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的认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况且人类的认识正确与否、能否得到完善和发展,一点也不能离开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即实践),尤其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更是离不开人与自然的联系。
张全铭(19级 共青团员)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基础,人源于自然,与自然本就是生命共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强调“要把生态环境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这就是因为绿色生态是人类生存的条件,是我国持续发展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绿色生态更能展现我国良好的形象。同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了绿色生态,就可以发展生态产业、绿色产业,实现经济价值,变成真金白银。
作为生物专业的学生,我认为我们不仅需要从理念上明白人与自然本为一体,更应当将之付诸行动,做到在平时生活中爱护环境,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到环境保护方面。
檀悦宁(20级 共青团员)
绿色生态环境保护为目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由自然脱胎而来,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荀子曾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启示我们自然的力量是巨大的,我们要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尊重自然、尊重生物,是人类珍爱自己生命的需要。正如费孝通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共创人与自然双赢
赵文婷(18级 预备党员)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污染、浪费、低效这些词语必须慢慢淡化直至消失。生态学告诉我们,人类与自然是融为一体的,不分彼此,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才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长久大计,才是实现中国梦的最基本保障。
苏晓玲(19级 入党积极分子)
“十四五”规划中有一条:要让“抬头就见蓝天”成为常态,其中,有8个约束性指标就有7个集中在绿色生态上,可见,我们国家和政府现在对生态文明建设是给予更大的关注的。其实,对我们这代人来说,经济社会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我们却因为前期快速增长的经济而破坏了我们身边的自然环境。然而,我们要想更加长久地持续的发展,必须要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所以,我发现近几年我家在的那个城市,不仅生态旅游区做起来了,我们的市政府还整起了“一江两岸”(在穿过我们城市的一条大江的两岸整改成了河堤公园)不仅为我们城市增加了绿化,还多了一个市民休闲娱乐的地儿;农家乐也逐渐多了起来,成为市民假期出行的好去向,在那里可以亲身体验农民栽花种果的乐趣,也可以吃到刚刚亲手摘下的天然有机的蔬果。今年的寒假,妈妈就带着我和弟弟去了一次自摘草莓园,弟弟可兴奋了,手舞足蹈的摘起了草莓,他说:“我才知道原来草莓是长在地上的而不是树上的。”听着我也很欣慰,我觉得小孩子就应该在和自然环境下学到知识,而不仅仅靠在学校。假期在家的一个明显的感受,就是我们的城市真的变得越来越“绿”了、越来越有活力了,这才是我想看到的一个健康的城市该有的样子,我相信也是所有中国人想看到的我们的国家的样子。
李煜(19级 入党积极分子)
“十四五”规划提出,我们要“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的确,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呈现一种共生关系,而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也会伤及人类自身。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美丽中国,绿色先行。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推动绿色发展献策献力。比如:在校期间,我们可以积极参加各类环保主题宣传、垃圾分类实践活动等;毕业后,生物技术专业的同学可以考虑研究一些以活细胞或者酶为工具,生产燃料、材料或进行物质加工的先进物质转化模式,从而推动财富绿色增长;而师范专业的同学以后也可以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课堂,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及可持续发展观。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良好的生态环境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践行者、推动者!
吴瑛(19级 入党积极分子)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家园,离不开环境保护。环境保护需要智慧也需耐力。万丈高楼平地起,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由于破坏环境带来的常年积弊,社会对破坏环境的懈怠和“宽容”,导致由环境问题带来的频发的自然灾害,如今,生态环境的保护,刻不容缓,时不我待。
长江流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保护母亲河,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责任,我们不能有一劳永逸的想法,我们需要枕戈待旦的决心。制定时间表,规定路线图,为达到预期目标,一年一接着一年干,一代人接着一代人干。古有愚公移山,夸父逐日,精卫填海,今天有塞罕坝林场将荒漠变绿洲,有长征五号试验火箭“胖五”的顺利发射,这是一代代护林人的执著的内心信仰,这是每一个护林把身上的责任扛肩上,把对林场的热爱挥洒在汗水中;这也是科技工作者克服困难和压力,找到问题的症结,努力攻关,书写中国航天的新篇章。保护环境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忘我工作的追求,不懈进取的斗志,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的信念,我们作为生态环境的保护者,也是做新时代的建设者,奋进者,追梦者。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破除野蛮无序的开发的思维和做法,需要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生态美不美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我们不能以牺牲环境的代价去追求短暂经济效益,为子孙后代着想,为未来发展着想。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仅仅是功在当代,也是利在千秋的大计。环境保护利国利民,保护环境,势在必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不仅对历史,对子孙后代,对未来的负责任的态度和做法。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是我们发展经济的底色和亮色,绿色发展是中心,紧扣绿色发展,问创新要动力,绿色发展,生态放在首位。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耕绿色经济新模式,真抓产业升级新方法,迈步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阳贻华(19级 共青团员)
理解人与自然的一体性,有助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定位。虽然人同其他事物相比具有很大的独立性,但是人并非生活在自然之外,更不能把自己凌驾于自然之上,否则就难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看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际上是人作为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同周围的环境和谐相处。诚然,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在一定范围内改造和利用自然。但是因为人与自然之间具有一体性,对自然的任何改造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人自身,所以绝不能把自然当作可以被随意改造的对象。自然的某些部分通过改造能够更好地为人类所利用,另一些部分则只有保持原貌,避免被人类改造和破坏,才能为人类所利用。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方式和程度应当有一种自我约束。
景玺阳(19级 共青团员)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有机的统一整体。正如恩格斯所言:“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人与环境,像鱼和水一样密不可分。环境创造了人类,人类依存于环境,受其影响,不断与之相适应;人类又通过自身的生产活动不断改造环境,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刘歆语(20级 共青团员)
绿色生态对整个地球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对我们的生活也至关重要,它能从各个方面改善我们的生活。如绿色建筑,绿色出行等,如今绿色生态城市逐渐走上舞台,这将对地球的环境改善起到重要作用,也将造福子孙后代。
我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像子女与母亲的关系,我们被它所养育,被它所滋润,我们依赖于它,索取于她,但是母亲会有老的一天,自然也会有累的一天,所以我们要懂得回报,懂得爱护,懂得保护,我们要与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形成一种温和的相处方式,索取中要懂得回报和爱护,才能长长久久。
学习生物专业的我们,要利用我们所学习的各种生物知识与生态知识,发挥创造力与活力,积极主动做到绿色生活,宣扬绿色知识,带头爱护生态,同时好好学习知识,将来为国家的绿色生态事业作出贡献,献上自己的一份力。
献言绿色地球守护
韩峰成(18级 预备党员)
作为一名生物专业的学生,透过“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新的发展要求,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绿色生态的重要性,好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地域的怡人性,直接反映人民生活的满意度,尤其是在当今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转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告诉我们,绿色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不能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谋求一时的发展。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人与自然永远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和谐共生的关系。作为一名生物专业的学生,我们应该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做好保护生态环境的科普,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加入到爱惜环境,保护自然的队伍当中来。相信这份七万多字的“十四五规划”,一定能够为实现14亿人的美好生活保驾护航!
施羽(19级 共青团员)
我们应该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全面关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的同时,一定要坚持绿色生态的理念。疫情之后我国生态明显有所好转,这也同时提醒了我们在往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摧残,我们更应该以此为鉴,从每个人做起,从每件小事做起,改善我们身边的环境,以改变我们最终的生存环境。
秦宏伟(19级 共青团员)
人类的生产活动都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而绿色生态能为人类生存提供有利环境。比如最近华北地区的雾霾、沙尘暴等自然灾害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营造绿色生态刻不容缓。可以说,绿色生态关乎所有人的经济生产、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而营造绿色生态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人在自然中生存发展,自然也会因为人类的生产活动而改变。这是普遍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经常说,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我想,这是人类在新阶段下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新思考。人类应该关心人类,构建命运共同体;人类也应该关心自然生物,因为人类不是世界的主宰;人类还应该关心环境,因为环境给我们提供了最基本的生存资料。
作为生物专业的我们,更要拥有保护生态的责任感、使命感。倡导全民动手,更是从我做起。保护生态环境,就要大力倡导和树立绿色生态理念。绿色生态文明应当是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的文明。这一文明基于社会每个成员的共同认知。我们每个人都应当认识到人与环境唇齿相依,离开环境,人类就不能生活与生存;环境不优美,生活就谈不上高质量;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从而自觉传播、实践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绿色文明理念。
黄蕾(19级 共青团员)
马克思认为,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自然基础,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并不断改变着自然界。我们人类,本来与生态环境就是息息相关的,绿色生态,是人类文明传承与发展的基石。
作为个人,在考虑绿色生态与人的关系的时候,我总是想到苏轼的“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生死会阻隔我们在生活中的一切物欲,只有环境,是自然赐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
作为生物专业的学生,我们可以、应该做的应该更多,我们不仅要从自身做起,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宣传相关的法律、科学知识;更要立足于专业,发扬伟大的创新精神,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一线,真正学有所用。
江阿努尔(20级 共青团员)
我认为绿色生态的重要性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可以看到,在十三五期间,蓝天多了,河水清了,环境美了,我们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正一步步变为现实。作为青少年,我们应如何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要动员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建立健全多元共治体系,汇聚生态环境保护的磅礴力量,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生物专业的我们,要融合生物技术与其他技术,为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路径保障。同时,鼓励创新。与其他传统专业相比,生物专业更具绿色发展的特质,也能成为我国当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优先改革方向。我们应该合理运用先进技术,在资源利用上更节能节约,这也使我们经济发展更可持续而长远。
蓝炜(20级 共青团员)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3 月 15 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同样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证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建设绿色生态是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负责。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我们作为生物专业的一员,更应承担起这个责任,在打下扎实的学识基础的同时,也要付诸实践,保护环境,以身作则。尤其是我们师范院校的学子,更应为人师表,教育好下一代,培养他们的生态意识。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
(编辑:罗浩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