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生科讯(通讯员 金姝玉 顾婧宇 谢茹敏)12月17日下午,新华网“大江大河大征途”活动围绕“长江生态环保”主题致敬英雄城市武汉,走进华师校园。活动主办方联合我院在9号楼6楼演播厅举行专场直播公开课。本次活动由我院博士生导师、前院长陈其才教授,水污染领域专家杨劭教授,法学院生态立法领域专家王清军教授主讲。新华社北京分社原社长陈新洲、我院党委书记邱玉华出席,我院本科生近百人到场听课。
邱玉华代表学校对新华网本次活动考察队一行表示欢迎与感谢。他介绍,我校在生态文明领域拥有生态研究,生态保护和生态教育“三座高地”,在课程思政、社团活动等方面都围绕生态文明创造出了一批校园品牌。他强调,生态文明要成为一种文明,要把人类对生态的破坏降到最低,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成为一种共识。最后预祝主办方一行万里之行一路顺利,一路高歌猛进。
活动总策划和总负责人崔冠楠女士上台致辞,介绍了该活动的背景、历程和意义。她提到在青海,西藏,云南等20个城市的经历,深刻体会到长江流域所面临着的生态危机。新华社响应党中央号召践行官方主流媒体的责任,用镜头、笔杆记录所见所闻,希望能够通过主流媒体的引导,守护我们的家园,为长江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陈其才教授从宏观视角切入,讲授“传统文化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精神与智慧”。陈其才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倡导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存。“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致中和”等理念,体现着深刻的生态哲学。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建设生态文明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杨劭教授以“长江中下游水生态问题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题,介绍了湿地生态系统的价值和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他主要从水污染,湿地萎缩等方面阐释了生态领域面临的问题。他还指出未来的发展方向,应建立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体和机制,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王清军教授从参与《长江保护法(草案)》的制定经历,倡导大力推进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立法,着力探索长江流域“大生态环境”体制变革和着力推进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他指出,未来要明确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基本指引,及时出台《长江保护法》,设立长江生态环境检察院、长江生态环境法院等举措开展大保护。
在现场问答互动环节,同学们结合讲座内容从饮用水安全,湿地萎缩解决措施等方面踊跃提问,三位教授针对问题从不同角度做出专业解答,气氛热烈。
公开课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他们从更专业的视角了解到了长江流域生态环保方面的知识与面临的严峻现状,并将努力为长江生态文明建设献智献力。
据主办方介绍,“大江大河大征途”活动旨在讲述长江故事,传递长江精神,从而唤醒并展现出我们的中国精神、民族精神,并希望它们犹如伟大的长江,绵延万里,千锤百炼,奋勇向前。该活动由新华网主办,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活动主要围绕沿江城市的生态环境、人文自然、文化传承等内容展开,以短视频、纪录片、系列公开课、线下研讨会等多种形式持续呈现沿途各类风采,以全方位、立体化的方式展现长江文明和长江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