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郭彦君,是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7级植物学专业的一名博士研究生,生科院研究生第六党支部的一名普通党员。2019年1月19日,我像往年一样背着行囊回家过寒假,唯一不同的是一路带着口罩,因为那时候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已经有所增加,老师反复叮嘱我们一定要戴口罩,并给我们每个人都发了一些。回家后我也自觉进行隔离,当时觉得还好,估计等寒假结束就没事了。当时怎么也没想到新冠病毒如此狡猾,较长的潜伏期让人们对它放松了警惕,从1月21日起,确诊病例井喷似地增加。
为了应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各地政府积极响应,部署抗击疫情工作安排。作为人口大省且与湖北相邻的省份,我所在的河南省更是以“迅速、硬核、接地气”的工作方式频频登上热搜。这些工作能够有序进行,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其中,医护工作者作为直接面对患者的一线人员,毋庸置疑是承受着最大风险的人群。而在我家,就有这样一位冲在抗击疫情最前线的医生——我的表哥许志杰。
叫表哥有些生疏了,平时我就直接喊他哥,因为他就跟我的亲哥哥一样,从小与我一起长大。他是河南省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副主任医师,预备党员。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是商丘市防治新型冠状病毒的定点医院,虽然他所在的神经外科并不属于治疗新型肺炎的科室,但眼见商丘市确诊和疑似病例的数量不断增加,前线医护人员严重不足,他毫不犹疑地于2020年1月30日向院党委、外科党支部递交了请战书,申请加入抗击新冠肺炎的最前线,无论生死,不计报酬,随时待命!一开始,他怕家里人担心,一直没有告诉我们,直到2月5日接到任务之后才跟我们说。后来,他告诉我:医者仁心,我不愿看到患者由于得不到及时的救治而使病情恶化。哥哥是个不善言辞的人,我知道在他简单的话语里饱含了他深深的爱国情怀。我记得他以前跟我说,他很喜欢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他敬佩孙少安处理那一摊糟心事时的态度,只要肯拼搏,日子总不会一直是苦的。我想这次他申请去前线,也是想让自己过得平凡而不平庸吧!目前,医院把他派到了收治疑似病人的发热门诊,也许在我写这篇文章时,他正在包裹在密不透气的防护服里紧锣密鼓地对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
说句心里话,家里人很担心他,尤其是我的姥姥,也就是他的奶奶。姥姥之所以这么担心,不仅是因为她从新闻上得知新型肺炎传染性强,更是因为在2003年的“非典” 时期,已经71岁的姥爷也曾经主动请缨,坚守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姥爷毕业于湘雅医学院(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是河南省商丘市睢县人民医院放射科的创始人,中共党员,当年大学毕业后,他毅然回到家乡,为家乡的医疗卫生建设作出很大贡献。“非典”时我还在上小学,除了从新闻上得知一些“非典”的消息之外,它对我的生活没有什么影响,只记得当时有好多天没有见到姥爷。后来才知道那些天姥爷参加了医院组织的抗击“非典”小组,为了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他一直住在科室里没有回家。姥姥说那段时间她每天都担惊受怕,担心姥爷去了就再回不来了。她没有想到17年后还会有相似的疫情来袭,而这次,战场上依旧有她的亲人。
去年12月25日,姥爷去世了,姥姥刚从悲痛中缓过来,她的孙子就踏入了抗击疫情的战场。我们宁愿这场战“疫”没有发生,但既然它来了,我们就要勇敢面对。从“非典”到“新冠”,抗击疫情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这代人的手里,战“疫”精神一脉相承。 这几天的天气渐渐暖和了,希望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赶快结束,那时我们一家人可以一起踏青,去看看久违的花红柳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