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生科讯(通讯员 储成程 图/周权)4月24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魏辅文做客华中师范大学第197期“博雅大讲堂”,于生命科学学院5301报告厅作了题为“大熊猫科学探秘与保护”的学术报告。来自生命科学学院等相关院系师生现场聆听了报告,座无虚席。报告由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邱保胜主持。
魏辅文院士长期从事濒危动物保护生物学研究,他围绕物种濒危和适应性演化机制科学难题,以大熊猫为研究模型,取得系列重大突破性进展,是国际上濒危动物保护基因组学和宏基因组学研究的主要开拓者,率先提出了保护宏基因组学和保护演化生物学新分支学科。其重要代表性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Science,Nature,Nature Genetics,PNAS,Current Biology等期刊上,得到Nature、Science等著名杂志和Discovery频道、BBC、路透社等知名媒体广泛报道和评述。
讲座中,魏辅文院士首先介绍了大熊猫的濒危过程及原因,重点分享了在大熊猫研究和保护等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和思考体会。结合相关研究,魏院士阐释了大熊猫食性转化和转化历程中的种群历史、濒危过程及演化潜力,也阐释了大熊猫食性转化和转化历程中,对特化食物竹子在形态、生理、遗传、基因组和肠道微生物等方面的适应性进化机制。
同时,魏院士介绍了调查大熊猫数量的常用方法,如咬节区分法、分子生物学方法等。从大熊猫的代谢速率、繁殖率、遗传多样性等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魏辅文院士语言轻松幽默,一首《熊猫咪咪》更是赢得了在场师生热烈的掌声。据魏院士介绍,经过各方面努力,大熊猫种群已经从“濒危”到“易危”,我国在濒危动物保护方面为世界树立了一个典范。
报告结尾,魏辅文院士提到,科学研究离不开团队合作。在团队中,每个个体都应该肩负起责任,相互协作。并倡导大家把握机遇,潜心科研,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报告结束后,场下提问不断。魏院士与在场师生展开了活跃的互动交流,并对大家的问题进行了耐心且专业的解答。
(编辑:刘俞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