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场负重的狂奔,需要不停地在每个岔路口做出选择。学业、学生工作、组织活动、社交……构成了精彩纷呈的大学生活,可我们是否有足够的精力去面面俱到?课堂上心无旁骛地听讲、实验室里专心致志地做实验、空闲时坐在图书馆静静地看书,这些,仿佛已经成为了宋锐的习惯。她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立项、专业课程以及辅修课程学习上,在不断的积累中塑造了清晰的知识框架和过硬的专业素养。所有的努力终会获得回报,2018年10月,经过教案设计评比、设计思路阐述、模拟授课和现场答辩四个环节的激烈比拼,2015级师范生宋锐在第八届“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荣获教学设计“特等奖”和教学技能“一等奖”,尽展华师学子的风采。
面对选择,我愿守其一
很多时候,一个人选择了行走,不是因为欲望,也并非诱惑,仅仅是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大学期间,资源很多,活动很多,锻炼的方式很多,而如何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是一件值得思考的问题。大一时宋锐担任学生会文艺部部委,参加“绿光计划”学生骨干培养并获得优秀学员称号,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她却并没有继续做学生工作,谈及缘由,她说:“每个人的侧重点不同,选择就会不同,在参加了一年的学生工作以后,我更加明白了自己想要追求的是什么,我需要更多的理论知识来充实我自己,学习是我的首要任务。我们的时间精力有限,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得尽善尽美。”抉择总是艰难的,但她还是决定放弃参加学生工作,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科研立项中去,强化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把重心放在学习上的她,被评为“校内学习积极分子”并获得“树人丹桂奖学金”当之无愧。除此之外,她还通过辅修“七校联合办学”开设的教育学,来提高个人的教师素养。虽然没有了周末的闲暇时光,但她却倍感充实,也在学习中享受到了快乐。
理解记忆,把学习细化
“生物是一门理论概念较多的课程,需要记的东西很多,所以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一定要先理解,然后规范语言,有些还可以对比记忆。”谈到如何学好生物这个问题时,宋锐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同时她还提到了大学学习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不会充分利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课后也很少看书,等到考试周时就手忙脚乱,发现自己什么也不会,只能临时抱抱佛脚。但我们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应付考试,而是让自己真正学有所得。这世界上没有捷径可走,学习亦如此,不要空想着靠几天时间来学好一门课,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脚踏实地,合理地把学习任务分配到平常中去。宋锐觉得,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应该多思考、多总结,把书上的文字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求实创新,显独特魅力
在“华文杯”教师技能大赛到来之际,参赛选手们的心情必定无比激动和紧张。在这之前,宋锐和其他人一样为这次的比赛精心准备着,首先整体复习了教学技能和教学设计相关内容,然后思考选题,“在选题方面我思考了很多,既不能走别人常走的旧套路,又要适合自己的风格。”采访中她向我们透露出她的思考过程,“参加比赛的选手各个都具备过硬的教学技能和素质,我必须要有自己的闪光点来吸引评委老师的眼球,在确定课题后的一周内我不断转换思路,直到最后两天才尘埃落定。”她的深思熟虑和之前在院里教学技能大赛的获奖经历都为她此次比赛中的精彩表现奠定了基础。
稳步前行,扎实教育路
“在进入大学之前,我就打定主意要当一名教师,我想踏踏实实地走好自己选择的路。”在如此明确的目标指引下,宋锐在大学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师素质的培养上,在谈到如何提升教学技能时,宋锐分享自己平常会看一些名师的讲课视频,思考他们的讲课思路并模仿,然后去图书馆查阅一些专业的理论书籍。但模仿只是最初的一种学习方式,最终要逐步形成自己的授课风格。目前在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的实习经历也让她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以及对一些概念的深入理解。谈到实习经历,宋锐坦言也曾遇到难题,面对繁重的实习任务以及如何把握课堂节奏问题,让她苦恼了一段时间,但在不断的学习和反思中也将其全部攻破。
人生的道路有无数条,但宋锐选择的却是教育漫漫之路,这一路走来,她不断播下知识的种子,用自己的勤劳与汗水浇灌,待花开之时,嗅这一路的芬芳。这条路上充满酸甜苦辣,但她从未质疑过自己的选择,她身上的那股不断向前、奋力拼搏的冲劲无不体现着生科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她也将不断向前,继续为学生们带去知识的芳香。
(编辑:刘俞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