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储成程)8月24日至8月28日,华中师范大学生科群雁团一行走进湖南岳阳,以“城市垃圾分类处理的现状及其解决方案”为主题开展了调研活动。
为了确保调研的顺利进行,生科群雁团提前制作了调查问卷和宣传海报,并且查阅了岳阳当地的环保政策及垃圾分类处理相关文献,整合形成《垃圾分类处理手册》后召集全体成员集中学习,旨在提高本次社会实践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8月24日下午,在贾宇等6位负责人的带领下,生科群雁团于东风广场开展了“坐地起身”、“解环”等素质拓展活动。据了解,此次素拓旨在增强团队凝聚力,提高团队成员的合作能力,为后面的调研工作奠定基础。
随后,生科群雁团召开了第一次集体会议,负责人对这次调研活动进行了整体的分工安排,并制作时间推进表。团队成员讨论后,确定以文献分析法、随机抽样法和访谈法开展此次调研,并对访谈稿中的问题设置及逻辑关系进行梳理。
8月25日至8月28日,小组成员前往尚书山公园、南湖公园、岳阳楼景区、巴陵广场、优然国际青年旅社附近小区等地点展开调研。调研过程中,一部分同学对岳阳市民、游客等进行随机采访,据统计,共收集到172份有效采访资料。大多数受访者表示,垃圾分类处理是建成美丽中国的必要因素之一,但在日常生活中落实不到位。一方面,政府相关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大,市民环保意识薄弱;另一方面,基础设施不齐全,多数垃圾桶并未进行严格分类,导致市民将垃圾分类后也无处丢弃。
此外,生科群雁团成员们对当地环卫工人进行了采访,他们指出:多数垃圾都会经垃圾车集中托运,要真正落实垃圾分类,需要全体市民和政府相关部门通力合作。首先,政府应该大力宣传环保政策;其次,相关基础设施,如垃圾桶的不同类型及标识必须落实到位;再者,市民的环保意识有必要增强。
与此同时,另一部分同学则进行实地勘察,记录沿线垃圾桶的数量及桶内垃圾类型。据统计,共收集到249份有效资料。结果显示:小区内未分类垃圾桶占80%以上,而景区及公园内分类垃圾桶居多,但绝大多数桶内垃圾并未合理分类。
8月28日晚,生科群雁团集中召开了第二次会议。同学们对近期的调研工作进行阐述并发表了自己的感想,他们表示:做调研是一个由难到易的过程,虽然起初遭到过受访者的拒绝或误解,但大家都坚持不懈,圆满完成了这次实践。虽然存在一些不足,如分工不够明确、任务安排过于紧凑等,但整个过程中收获颇多,团队的凝聚力也大大增强。
至此,华中师范大学生科群雁团为期五天的岳阳暑期社会实践圆满结束。本次社会实践旨在深入了解城市垃圾分类处理的现状,普及垃圾分类处理的相关知识,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响应“两型社会”的号召,引导大学生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关注社会,服务社会。
(编辑:刘俞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