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8日下午3点,应生命科学学院刘凯于教授邀请,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 Alejandra Bravo教授为华中师范大学师生带来了题为"Dual mode of action of Bacillus thuringiensis Cry toxins "的报告,讲座在5301报告厅进行,我院老师,硕博研究生积极参加,认真聆听。
![](/__local/E/E8/56/290B5888FEE77FB3BE0210C5870_AD731542_2541.jpg)
Alejandra Bravo,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教授,长期从事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新型杀虫基因的分离和鉴定,以及Bt杀虫晶体白的杀虫机制研究,在昆虫体内鉴定多种杀虫晶体蛋白受体,总结并提出Bt杀虫晶体蛋白毒杀昆虫的穿孔模型,为Bt生防制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面要理论基;提出通过改造Bt杀虫晶体蛋白或者采用多价转基因等策略能够有效应对昆虫对转基因作物抗性,为抗虫作物的开发提供理论指导。以通讯作者等在Science, Nature Biotechnology, PNAS, Plos Pathogens,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等杂志发表多篇论文,SCI学术论文他引次数9686次,h-indexi为53,2010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女科学家奖,担任多种杂志的编委(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Journal of Invertebrate Pathology等)。任FEMS Microbiology Letters执行编辑。担任多个国际学术委员会的主席或委员。
![](/__local/F/6D/16/18E11E413D4B2150CE15E5F9FDA_14D0B7EE_5A0F.jpg)
![](/__local/A/B8/46/8A9CE1A0543727F5F9BD257FD39_AE9B1335_2FEB.jpg)
讲座中,Bravo教授表示很开心能够来到美丽的华中师范大学做报告。她以自身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向我们展示了Bt毒素的两种作用机制。讲座伊始,Bravo教授首先介绍了Bt杀虫晶体蛋白的研究背景及其结构,,然后分别在虫体水平和分子水平上阐述毒素的作用机理,循序渐进,环环相扣,最终提出两种不同的毒素作用机制,原毒素,活化毒素均能与毒素受体结合,最终导致毒素在细胞膜穿孔。
![](/__local/2/58/DA/6333EA74A8B8AAB664B411D427B_123F955B_40B1.jpg)
本次报告内容精辟,在场师生对Bt杀虫晶体蛋白的杀虫机理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并被她丰富的科研成果及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所打动,通过与Bravo教授的互动交流,老师和学生们都觉得收获颇丰,非常感谢Bravo教授的分享和讲解,讲座在热烈的学术氛围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