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华师印象最深的是绝望坡吧,”她说,“每次去上课、做实验或者出去兼职,都要爬上坡,心情也如上坡般沉重,不知道接下来有什么样的挑战在等着自己。而每次完成一个个任务走下绝望坡时,心情是那般的轻松。”绝望坡上每一次的来来回回见证了她每一次心情的起起伏伏,也见证了每一次完成任务后的成长。
她是汪蜜,来自生物技术专业1406班。这一年,她以一贯优异的成绩,丰富的科研经验和在浙江大学夏令营中优秀的表现,成功保研浙江大学。
谈学习:从迷茫走向坚定
高中毕业后的汪蜜,怀揣着对医学的喜爱来到华师生科院。经历了大一的迷茫和对大学生活的适应,她对自己未来三年的大学生涯有了初步的规划。在大二,汪蜜决定辅修心理学,在提升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开阔眼界,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从大二下学期到大三上学期,她在学习论文写作的同时又参加了一个历时一年多的A类科研立项,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做科研,最重要的是坚持、探索以及细心。”完成一个科研项目,要从最基本的实验操作开始练习,严格按照科研的程序进行操作。但是科研实验总不是那么完美,她只有不停地重复,直到达到想要的实验结果。对于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她总会及时思考,积极地和老师、同学们交流,不断摸索,学习“是一个完全主动的自我探究的过程”。
学习是一条漫漫长路,路途中有一些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在大二下学期,汪蜜就遇到了学习的瓶颈。学期时间短,期末任务重,再加上科研项目,这“三座大山”带给她很大的压力。在这个时候,她选择静下心来,不让自己着急,一步一步慢慢来,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集中精神走好每一步,终于顺利度过了瓶颈期。
到了大四,她基本上在为以后的研究生生涯做准备,并且提前进入浙大实验室实习。从迷茫到坚定,汪蜜也算过尽千帆,最终确定了自己前行的方向。
忆生活:最是不舍唯师友
大学四年的生活让汪蜜成长不少。尤其在人际交往上,受室友和同学的影响,汪蜜思想变得更加成熟了:与人交谈时,会更多地换位思考,考虑到自己对对方以及整体情境的影响;处理事情,她会更多地考虑到后果,权衡利弊。“感觉自己变得更加有责任和担当,”回忆起大学的成长,她用这样一句话总结。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大学四年一直教导她的老师和陪伴在身边的朋友们。无论是在实验室做科研还是在外兼职家教,每次克服困难、迎接挑战的背后,都有他们都身影。在他们的帮助下,她一步步成长,才有了现在的汪蜜。
所以,汪蜜说,她记忆最深的是在生科院实验室里做的大大小小的实验。“实验室的老师、做实验时的试剂、器皿以及实验材料,这些带给我最深刻的回忆,也是让我最感恩的地方。”
所以,汪蜜说,她最舍不得是大学四年一直相伴的朋友们。“我们一起逛过的校园,走过的每一条路,都承载着我们的成长和回忆。毕业了,天各一方,我们都进入了人生的下一个阶段,虽然以后不能每天都能见面了,但是会时常联系,祝福彼此。”
望未来:学习永无止境
对于读研这个决定,汪蜜坦诚地说,社会现实的压力是一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希望让自己变得更好。
如今即将毕业的汪蜜早已提前开始了研究生式的生活——朝九晚五,看文献,做实验,似乎每天都在重复这些工作。但是在她看来,这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次又一次对自己的挑战。而这样充满挑战的生活,正是她憧憬的。对于即将正式开始的研究生生活的期望,汪蜜和很多选择从事科研的人一样,希望自己参与的科研实验能够进展顺利;希望自己脚踏实地,好好学习实验技术和方法,认真钻研研究思路和设计,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更加优秀,最后顺利完成研究生的学业和工作,以迎接步入社会后的更多挑战。
与生科院结缘的这四年岁月,汪蜜在绝望坡上留下她来去匆匆的足迹,在教学楼自习室里留下她奋笔疾书的模样,在实验室里留下她来回穿梭的身影。她不曾辜负这四年青葱岁月,岁月自然也不会辜负她这般努力的人。
生科记者团 文/韩念格 秦亚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