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前夕农工党中央提出的《关于加强人类胚胎基因利用法律管控的提案》建议尽快填补我国行政法律法规和刑法的空白,对贺建奎进行胚胎基因编辑这类行为进行实质性处罚和有效监管。各位新青年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和职业规划,针对该提案,对进行科学研究时应该遵循的伦理道德,以及作为师范生如何开展生命教育积极展开讨论,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一、教育者:注重生命教育
薛钮文(16级 入党积极分子):
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心中树立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的观念非常重要。与此同时,老师更应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判断能力,使学生能主动参与社会议题的讨论。贺建奎的“基因编辑”事件就是一个鲜活的案例,它能给予学生深入了解基因编辑原理的契机,在认识科学技术本质的同时,学会用自己的思考加以判断。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渗透生命伦理道德教育,从多方面塑造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
徐 江(16级 入党积极分子):
很多事情不发生,与之相关的某些领域总会存在空白,滞后性难免存在。技术的革新日新月异,相关的领域,也要跟上节奏。对于经过基因编辑的婴儿的诞生,涉及到伦理道德方面等类似的问题,我觉得教育对这种现象的制止,能起着一定的作用。首先,作为一名未来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成为一个人格健全、身心健康、有专业技能的全面发展人才。其次,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在加强学生对生物技术学习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的培养,将思想教育渗透在教学工作中,让学生在未来能清楚认识到,在科研工作中,我们要严格要求、正确思考、学会主动拒绝,符合规范地去进行科研工作。
车亚楠(16级 预备党员):
在教育方面,我们的首要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人格品质的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其次才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成才”。生命教育就是形成优良品格过程中的首要内容。作为一名生物教师,我将会通过一些学生生活中的小事来进行理论教育,并结合一定的社会实践,促进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和热爱生命。同时,也会通过一些新闻时事来引发学生的讨论,增强生命意识。
周 静(17级 共青团员):
对于这次事件暴露出来的问题,我觉得思想还是得从小抓起、从教育抓起。作为一名未来的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在传授学生知识、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同时,也要告诉他们严格遵守科学伦理道德,应当尊重生命、尊重自然,所有的自由都是有界限的,不是以发展科学为借口就可以为所欲为,在进行任何科学研究前都要考虑到它是否会对社会、对人类有潜在的消极影响,保持严谨的态度认真对待科学。
都雪晴(18级 共青团员):
人类社会当前的发展是多年以前的人们未曾想到过的,而未来也会有更多我们现在意想不到的探索成果。但任凭社会如何发展,道德底线不可逾越。如今科学领域有如此之大的成就,正是由于前人在开拓人类新领域时坚守原则、恪守底线、遵循伦理、尊重生命。而作为将要成为生物教师的我们,首要任务不是教授学生科学的知识,而是让学生明白做人的真理,脱离了道德的束缚,科学只会成为伤人的利器,危害社会的毒瘤。唯有贯彻以生命至上的精神,才能培养出更多奉献社会的有用之才。
二、科研人:遵守生命伦理
熊广泽(16级 入党积极分子):
尊重生命,严格审核,严谨实验,不打法律法规的擦边球,是我们作为生科人最基本的素养和底线,尤其是尊重并敬畏生命这一底线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打破的,没有经过正规的审查和报备就“先斩后奏”进行实验,是对生命和科学极度不尊重的。我认为,在相关技术应用于人体还不够成熟时,不应该为了一时的利益和名声而心存侥幸心理去冒险。我们在未来的岗位上,也绝不能忽视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素养的培养,自己应该以身作则,尊重生命,不做违法违规或违背社会道德的事情。
霍凯璇(18 级共青团员):
生命科学研究的目的绝对不是设计生命,生命从来都是庄严的。生命科学研究的迅猛发展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生命技术的益处及其具有的摧毁性潜能同时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需要对人类的这一实践领域进行哲学和伦理学层面的思考和反省,有能力做的不一定是应当做的,生科人首先要敬畏生命,遵守伦理道德才有研究生命的资格。
姚祎洁(18级 共青团员):
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该遵循怎么样的伦理道德?尽管各国民族不同,人种不同,宗教信仰不同,但仍然是有相似之处的!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尊重生命自由发展的权利,给予的干预仅仅只是为了能够帮助生命更好的体验生活。正如卢洪洲教授所说:“人体的每个部分都不可或缺,是非常自然的生命,这样做除了伦理,还可导致其他未可预知的东西,这都是需要考虑的。”尽管我们大量利用小白鼠等生物进行实验,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意识和科研技术手段提升,我们在实验时对生物自由生活的重视程度也在提升。达到实验目的后并不是任其自生自灭,而是利用安乐死等手段,这也是伦理道德的一个体现。经过贺建奎一事,我认为我们生科人应该在完善好个人的理论基础,操作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再去投身探索性质的实践,这样能够很大程度上保证我们结果的正确性合理性。贺建奎作为生物科学家,他接受生物训练的时间事实上并不长,相反,其本科接受的是物理学训练。基因是精妙的产物,我们并不知道微小的改变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可见学科素养是极为重要的。
三、规范生命立法
刘赛南(16级 发展对象):
当前世界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探索生命科学的热潮时期,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很多涉及伦理的研究。虽然有时候这些伦理限制着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但是更多时候,伦理却维持着生命科学研究的秩序。作为生物研究的一员,我认为理当严格对这些涉及伦理问题的研究可行性进行严格的监管,只有秩序所在之处才会有一个良好的研究氛围。仅仅为了研究热潮和热点就做出违背伦理道德的研究是坚决不可取的,只有在迫不得已,人类急需解决的问题上才能牺牲伦理来研究,这些都是需要一定的标准的,我国的这方面法律需要尽快完善。
李佰伦(16级 预备党员):
基因编辑婴儿敲响了人类的警钟,这方面法律法规的空白对我国可能是致命的威胁,因为现在的战争,已经不是真刀真枪的和人家对打,而是从基因层面上的入手,它可以悄无声息的毁灭一个种族,还不留下任何证据,黄种人和白种人在基因库上存在的差异迫使我们要在这方面加强防范,只有严令禁止对人类胚胎的编辑,才能拖慢打开潘多拉魔盒的步伐,但魔盒已经打开,我们只有树立规范的科研伦理道德,保持着坚定的信念,才能做好准备去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
鲁瑞(18级 共青团员):
基因编辑技术作为一项革命性技术正在推动着生命科学研究发展,但其应用安全性尚有待于进一步全面评价。在这一技术尚未成熟之前就将其应用于人体实验显得异常极端,有悖伦理道德,是对生命的漠视和不尊重。我们在担忧两个婴儿能否健康成长,在其以后的成长道路中是否会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过多关注和“特殊对待”的同时,也应该反思如何弥补我国法律在这一方面的空缺,引导基因编辑技术在一个有序合理完善的法律机制和科学伦理制约下健康发展,它的出现也给世人敲响了警钟。科研工作者应当坚持科学技术造福人类、服务社会的宗旨去开展科学研究活动,严格遵守科学道德和学术伦理规范以及相关国际规则,以创新性科研工作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
结语
“基因编辑婴儿”虽已问世,但这次“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项目严重违背了生物医学伦理,也揭示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立法存在一定不足,进一步完善法律规则体系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作为生科学子,我们应当担负起自己肩上的责任,从自己做起,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做好学生生命教育,科学规范进行科研活动,共同助力生命科学发展,争做新时代的新青年。
编辑:赵英杰 陈晓纯 陈盛 周韵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