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至19日,第八次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名称首次加入“生态”二字,会议提到要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美丽中国。在生命科学领域,生态环境保护,濒危物种保育,土壤污染治理等研究方向和美丽中国建设分不开,同学们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感兴趣的研究方向,积极发言,针对我们能为美丽中国做些什么的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一、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
黎晓林 (16级 2期发展对象):
我们可以为生态建设做的事情是具有阶段性的是需要分层次的。比如我们现阶段是大学生,我们受过较高的教育,有着主流价值观、是非观,能熟练运用网络平台,思维开放创新。我们可能无法左右国家生态政策进程,但是我们线上可以发布文章、评论表达生态建设观点,曝光身边工业污染、买卖食用保护动物的现象;线下可以以实际行动保护身边环境整洁,可以带动周边同学共同加入到生态保护行列等等。我们毕业之后,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胜阶段,生态建设只会更加重视,不会放松,到那时,虽然我们会分散在社会中的不同岗位,但是当我们向着同一个目标努力的时候,无数大大小小的生态建设成就就会汇聚成美丽中国!
谢碧聪 (16级 56期积极分子):
垃圾分类,是体现一个国家文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它也被认为是破解垃圾围城困局最有效的方法。早在2000年,我国就确定了8个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但十几年过去了,一些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还停留在起点。要实现像日本等发达国家那样完整的垃圾分类体系,政府的引导和民众的参与缺一不可,强制措施能否改变“倡议年年有,成效却不佳”的现状,这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我们做的点滴小事,一点点小的改变,积少成多,也能对生态保护起到积极的影响。
车亚楠 (16级 58期积极分子):
很多人对垃圾分类的概念都是不清楚的,这更需要我们主动学习,也要帮助他人学习。另外,回收工作人员方面收集时也应该做到分类,而非只是表面的分类,最后处理时还是不管,现在这样的现象是很普遍的。对于工厂污水排放方面,我们也要敢于发声,坚持反映,还那一条条河流原有的生机活力,还周边居民健康生活。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一群人的力量可以改变很多。建设美丽中国,先从我们自身行动出发。
二、生科专业 大有可为
何悦颜 (17级 共青团员):
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微生物方面的研究,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比如,在真菌方面,真菌木质素降解酶漆酶就是一种极其有用的微生物,它可以降解木质素从而改善生态环境,并且对于多种染料的降解都很有效,现在对于漆酶的其他科学研究也积极进行着。作为生科学子,我们应该有这种为改善环境做出一份贡献的想法,也应该积极的承担起这份责任,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一份力量。
邬宇环 (16级 共青团员):
我们的专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可以起到很大作用。例如:我国科研人员利用生物膜填料塔对橡胶再生脱硫过程所产生的低浓度有机废气进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膜填料塔处理工业有机废气是可行的,当运行条件控制适当时,净化效率可保持在90%以上,能够实现达标排放,且投资省,运行费用低。
刘赛南 (16级 58期积极分子):
美丽中国的存在前提就是我们要善待地球环境。保护地球环境是我们现在和今后的首要任务之一。利用我们的专业来讲,生态的保护可以从开发清洁的生物能源和保护濒危动物方向来保护生态环境。合理的开发自然同时又留给它一定的自我调节空间,通过将生物能转化我们所需电能等来减轻火力发电对空气的污染,汽车也可使用生物燃油来供能,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空气的污染。在降解污染物方面,可以利用一些特殊的生物生活环境来对其肠道菌的筛选而筛出降解污染物菌株,通过特异基因高表达来使其降解能力提升,从而高效降解污染物。
三、大力宣传 全民行动
李琳(16级 58期积极分子):
作为生科人,我们更有优势可以去做科普宣传,向身边人向社会传达保护生态的重要性。根据我们的专业知识,针对生物方面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去支持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更好地了解生物,以更好地保护生态。还可以像黄泓翔那样担任志愿者保护濒危生物,保护生态环境。
阮子伦(16级 57期积极分子):
只有合理、科学的利用资源才能够能更好的营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发展共进。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可以组织更多的宣传活动,让人民群众认识到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关系,让人民群众看到国家治理的决心,看到解决环境问题的希望,增强群众污染防治的理念,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参与保护环境的热情,呼吁和号召更多人参与到保护“绿水青山”工作中来。在这样的良好的舆论氛围下,“绿水青山”的梦想才能更早地成为现实。
姚舒馨(16级 57期积极分子):
现在人们的环保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更多的企业和个人投身于社会的回馈和环境的回馈,例如,阿里的支付宝蚂蚁森林,更多人乐意用简单的方式助力环境保护。将来环境的保护,还需要更多资金、人力和技术的投入,想要带起更有效的环保大浪潮需要政府和大企业的引导的带头作用,强化人民的环保意识,道德引领,严格执法。作为专业相关的大学生,应该明白自己身上担负的责任,不忘使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积极宣传环保意识,努力创新,争取以更高效的方式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源。
四、差距尚存 仍需努力
陈晓纯 (16级 58期积极分子):
在台湾这边,几乎所有垃圾桶都是分类回收类型的,学生的分类回收知识储备让我叹为观止。我也强烈地感受到这里的环境科学课堂上一直贯穿着对环保意识的培养,例如喝铝罐饮料时只要表面干净,没必要使用吸管这类具体行为的举例。并且台湾也将海洋保护、环境保护等课题纳入教育纲要。在这里,我深刻地意识到除了可以自己付诸行动保护环境外,通过教师这份职业,我对美丽中国能付出的还有课堂上对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思想灌输,举出一些简单易懂的做法,善用教师这个平台在孩子们的心中根植下环保意识的种子,这样,才能使美丽中国的建造者源源不断。
徐江 (16级 58期积极分子):
就我的家乡而言,以前生活垃圾随处倾倒,现在都有一个固定的垃圾站,并安排专门人员进行清理。虽然没有对垃圾进行分类,但已经有了好的变化。我觉得现在在农村,要真正实行分类很困难,因为大多数是老人,如果非得在农村实行垃圾分类,反而是一种浪费,而专门的培训部分人掌握垃圾分类,去处理垃圾,倒还可行。所以我觉得家乡政府安排固定垃圾站的做法很好。我们年轻,我们可以去学如何对垃圾进行分类,也能去宣传,起到循序渐进的带动“老辈儿”们的作用。一个带动一个,一代传递一代,相信,生态文明建设指日可待。
韩沛珏(16级 57期积极分子):
低头审视我们的垃圾桶,没被利用完全的部分和真正被消耗的部分,哪个多些;确实被人体消耗掉的东西和包装它们的精美外壳,哪个又多些呢?有那么多人力物力都直接变成了“无效”劳动。去日本参加交流项目时候让人最心烦意乱的,不是没wifi,而是没垃圾桶。除住宅区的标准分类垃圾箱,走在大街上要扔垃圾基本只能揣在兜里带回家扔。或许,我们除了去挑战“一天不带手机”,也能试着去挑战一下是不是能“一天不产垃圾”。
总结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关系到每一个中华儿女,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自己肩上的责任。对于我们生科学子来说,更有着自己的优势与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利用专业知识做好宣传普及的工作。只要我们提高认识积极行动起来,无数大大小小的生态建设成就就会汇聚成美丽中国!
(编辑:赵英杰)